“一定要感谢她!”
获救孩子的妈妈
特意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学校
(资料图片)
……
近日
南京市海英小学六(4)班学生
杜许月
收到了一封感谢信
信中
一位妈妈讲述了3个月前
杜许月救下她儿子的故事
并对小杜同学和学校表示感谢
01
“应该是噎住了”
2022年11月20日晚8点左右,杜许月在咖啡店里看书学习,这时坐在她前面的一对母子突然有些异样。小男孩不停咳嗽,脸色发紫。杜许月迅速做出了判断:“应该是噎住了。”
杜许月连忙上前询问情况,通过在学校安全教育通识课中学到的知识准备展开救助。但第一次要“真刀真枪”上手,她也没有把握,来不及犹豫,面对紧急情况,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“救人”。
杜许月赶紧上前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一下、两下、三下……经过连续地按压,一颗拇指盖大小的核桃终于从小男孩的口中吐出。小男孩恢复了顺畅的呼吸!一旁的妈妈激动得泪水涟涟:“谢谢,谢谢,你救了我孩子一命啊!”
感谢信中,这位妈妈说
“杜许月毫不犹豫
立即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
采取正确的施救措施
成功让小孩吐出了核桃,
无疑救下了儿子的小小生命。
感谢杜许月同学临危不乱……”
02
什么情况下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?
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突然面色青紫、口唇发绀,昏迷倒地,尤其是这个人在进餐时发生状况,我们就应该立刻想到他很可能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。如果这个人神志清楚,他会感到极度痛苦,常常不由自主地将手呈现“V”字形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,这个姿势在急诊医学领域中非常著名,称为“海姆立克征象”。
海姆立克征象的快速简易识别:三不能+V型手。三不能是:异物阻塞气管后,患者不能说话、不能呼吸、不能咳嗽。V型手就是当患者出现“三不能”时。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。识别出海姆立克征象,请立即使用“海姆立克”手法进行急救。
03
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要点口诀
——“剪刀、石头、布”
从背后抱住患者,迅速找到患者的脐部位置,左手呈“剪刀”状横于脐部上方,然后右手握拳成“石头”顶在“剪刀”上面,再将左手换成“布”包住“石头”,双脚一前一后做支撑借上力,反复向上前方冲击,直到异物出喉。
01
成人
施救者要站在患者的后方,一般采取弓步,前腿放在患者的两腿之间,可以避免患者的位置左右挪动,也可以防止患者因窒息时间过长,导致昏迷、倒地。
施救者的双臂从患者的腋下伸到身体前方,右手(利手)握拳,大拇指侧的拳眼,对着患者肚脐向上两横指以上的位置,左手(不利手)抱拳,用向上、向内的力量冲击患者的上腹部。
02
自救
握紧拳头,将拳头靠在椅背上或桌边,对准肚脐上方,使劲撞向拳头,直到把异物撞出来为止。重点:用力的方向一定是向内、向上的。
03
婴儿、2—3岁以上孩子
采取坐姿。首先,要让宝宝趴在施救者的左前臂,施救者的胳膊放在腿上,用腿作为支撑。施救者用手托住宝宝的下颌,起到固定和开放气道的作用。让宝宝保持头部略低于胸部的姿态,用右手的掌根部,拍打肩胛中间的区域5次。拍打5次之后,用右手固定孩子的头部,将孩子翻转,注意左手要始终托住宝宝的下颌,起到固定颈椎的作用。翻转后,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的胸骨下段5次。重复这两个动作,至异物排出。
注:如果是2、3岁或者是更大的孩子发生了呛食,施救者需要在孩子背后蹲下或单腿跪地,使用的手法和力道与成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同。
警方提醒
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撞击时
可能会对内脏造成伤害
所以急救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
再次为杜许月小朋友点赞
!!!
来源:江苏警方
滚动